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1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全世界人民也不會忘記,法西斯暴行早已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南京大屠殺中的慘絕人寰,愛好和平的人們記憶猶新、永生難忘。歷史記載: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殘忍地進行殺人比賽——兩人從無錫的橫林鎮(zhèn),殺到常州的火車站、鎮(zhèn)江的句容城、南京的紫金山下,一個殺了106人,另一個殺了105人;由于分不清誰先殺到100人,于是兩人以殺150人為新的比賽目標……聽到這樣的故事,回憶慘痛的歷史,每個人都會強烈譴責侵略者對人權野蠻的踐踏。
國家檔案局公布的最新資料片《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中,有幾位普通人面對大屠殺的表現(xiàn)令人敬佩,也令人深思:南京一家照相館的小學徒羅瑾,冒著生命危險,拷貝日軍軍官送來沖洗的罪行照片,秘藏在寺廟當中,輾轉同學吳旋之手,終于保存到抗戰(zhàn)勝利,成為南京軍事法庭審判的一號證據(jù);金陵女大收容所的程瑞芳,白天不停工作,為難民撐起千瘡百孔的“保護傘”,晚上就著昏暗的燈光,含淚記錄侵略者暴行,掙扎寫下心路歷程,成為中國版“安妮日記”……這些珍貴資料片,記錄了中華民族心靈上永遠的創(chuàng)傷,更讓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無可辯駁。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忘記歷史就會在靈魂上生病。然而,確有人得了健忘癥,確有人的靈魂已經(jīng)生?。罕热纾毡居乙矸肿邮冀K在遇難者“30萬”這一數(shù)字上大做文章,以此為突破口否認南京大屠殺;又如,日本篡改教科書,聲稱“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謊言”……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絕不容許否認歷史和任意篡改!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2
在那一天,日本人來到我國南京,大肆屠殺,慘絕人寰。中國人一定不會忘記那一天——1937年12月13——南京大屠殺。
日本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guī)模屠殺、強奸、縱火以及搶劫等戰(zhàn)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導致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中國平民和戰(zhàn)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被日軍大肆縱火和搶劫,致使南京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chǎn)損失不計其數(shù)。
日本對我國造成了如此大的傷害,為什么我國沒有反擊他們呢?那是因為中國人都有一顆寬容、慈愛的心。這樣的心使我們跟熱愛和平。老子曾經(jīng)說過:“師之所處,棘刺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边@句話的意思是:軍隊所到之處,只會留下荒野,雜草叢生,所有的生產(chǎn)資源都被破壞,人民困苦。我非常認同這句話,難道不是這樣嗎?每一次戰(zhàn)爭之后都會尸橫遍野,慘不忍睹。是,戰(zhàn)爭是能使國家強大,可是戰(zhàn)爭者考慮過戰(zhàn)士們的感受嗎?他們是多么希望與家人團圓,多么想過著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生活啊!這一點戰(zhàn)爭者想到了嗎?戰(zhàn)爭者只是把戰(zhàn)士當作傀儡,控制著他們,死不死都沒關系,只要自己贏就行了。
可是有些人不那么想,我國有許多愛國人士,為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就拿華羅庚的例子來說吧,大數(shù)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yōu)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jīng)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shù)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華羅庚放棄了他在外國優(yōu)厚的待遇,毅然決然的回國,這種的愛國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如果沒有戰(zhàn)爭,這個世界將變得多么美好;如果沒有戰(zhàn)爭,世界將會多么的和平;如果沒用戰(zhàn)爭,百姓們就可以安居樂業(yè),幸福的生活下去。
可是戰(zhàn)爭者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想要用蠻力征服全世界!我們心里雖然想著和平,可是我們根本不可以決定,打仗和不打仗。但我們可以付出行動,讓全世界知道: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不是他沒有實力,而是不希望戰(zhàn)爭,不希望看到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富強,民主,獨立,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是每個人民生活幸福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與社會自然能和諧相處的和平世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我們只有好好學習,才能為世界的和平做出貢獻,才能實現(xiàn)祖國的偉大夢想!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3
回顧過去,歷史的風吹開了中國沉痛的一頁。恥辱與憤怒、悲傷與痛苦,定格在不堪回首的歲月中。盡管事過境遷,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簾中浮現(xiàn):人們留下了鮮血、隨處可見的尸體……愛與恨交織在這片土地上,華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鮮紅色。從鴉片戰(zhàn)爭到南京大屠殺,一樁樁、一件件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面對列強的野蠻暴行,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屈服過,多少英雄的中華兒女為了驅逐列強,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們用自己的鋼鐵意志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歷史的風吹開了中國嶄新的一頁。當中華民族挺直腰桿,不再受外來列強欺負的時候,中國人發(fā)出豪邁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成了一個不容小視的國家:神舟八號飛天,讓那些外國人刮目相看;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那些外國人贊嘆不已。那些為建設中國而犧牲的先輩們啊,你們看看,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這就是你們用愛國之心建設出的新中國!
今天,我們依舊站在這片灑滿熱血的土地上。先輩們用鮮血、用汗水、用一顆顆赤子之心換來了祖國的強大。如今,我們的生活、飲食等都有了改變,唯獨不變的,是我們愛國的心啊!如果要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的母親的愛,那么,我只能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4
今天是12月13日,是我們作為國人不能忘記的日子,歷史需要銘記,國人更需要接續(xù)奮斗,耀我中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zhàn)俘被日軍殺害,無數(shù)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shù)超過30萬。為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銘記國家遭受苦難的記憶,經(jīng)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五個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死難同胞,歷史記憶無法抹去,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刻骨銘心,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yōu)樽鎳袢罩睒s昌盛而自豪,更重要的是,我們身為中華兒女,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續(xù)寫新篇章。
講“好”故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在不同文明的矛盾沖突下,更需要傳遞好中國聲音,每一位國人有義務傳承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文化之經(jīng)典,國學之精粹,需要每個“話筒”的正確發(fā)聲,讓中化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
做“好”國民。古訓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5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蒙受了外國侵略和內(nèi)部戰(zhàn)亂的百年苦難,深知和平的寶貴,最需要在和平環(huán)境中進行國家建設,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致力于促進開放的發(fā)展、合作的發(fā)展、共贏的發(fā)展,同時呼吁各國共同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30萬!那是一場中華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獸蹄踐踏著東北三省,華北平原,甚至大半個中國。日本人曾狂妄地認為屠殺可以征服一切,但中華民族的.血能夠白流嗎?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華兒女獻出了無數(shù)不屈的軀體,拯救著這古老的民族。半個世紀,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國人趕出了神州。
今天,中國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發(fā)動一場報復性的戰(zhàn)爭?,F(xiàn)在中國人必須從國力上超過日本,趕上世界。這樣,才能告慰那殘遭劫難的30萬英靈。
中國人,尤其是青年共產(chǎn)黨員們,應該吸取教訓,為歷史譜寫新的輝煌,像祖輩那樣,把青春和生命融入這場風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6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著自己的堅船利炮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讓全世界人都不可饒恕的罪行,在我們每個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傷痕。81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國家蒸蒸日上,我們的國防日益強大,我們的社會欣欣向榮,一個富強文明的新中國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績?nèi)〉玫?#39;同時,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我們應該能夠清楚的看到,雖然和平與發(fā)展是當前世界主題,但是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隱患,中國發(fā)展仍然任重而道遠。從國際環(huán)境看,無論是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妄圖刻意抹去、美化曾經(jīng)的戰(zhàn)爭罪行,還是西方媒體對中國發(fā)展的刻意“黑化”,圍追堵截,都讓我們感覺到中國的發(fā)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是需要我們?nèi)w國人團結一心、奮斗努力的。從國內(nèi)環(huán)境看,一些境外勢力刻意制造輿論,部分網(wǎng)民群眾盲目跟風,歷史虛無主義苗頭呈現(xiàn)蔓延趨勢,也給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敲響了一記警鐘。
回顧戰(zhàn)爭是為了珍惜和平,銘記歷史是為了奮力前行。中華民族從一窮二白發(fā)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績,靠的不是別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是全中國人民勤勞的雙手,這是任何人、任何團體、任何國家都無法否認的現(xiàn)實。一些西方面對中國發(fā)展速度,明追暗賭,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徑,還為自己標榜公平正義。從不久前“華為事件”我們也應該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上定會有驚濤駭浪,會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zhàn)。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們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們中國有信心、有勇氣去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歷史反復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國弱則民無從而生。我們每一名中國都應該銘記歷史、反思歷史,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團結一致、奮力前行。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7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開始,為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而拉響的防空警報聲回蕩在南京上空。
這一刻的南京,汽車、火車、輪船汽笛齊鳴,路上行人停下腳步,默哀。
這一刻的公祭現(xiàn)場,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公祭儀式并向死難同胞默哀,一萬名各界代表手持菊花、佩戴著白花、紫金草徽章靜靜肅立。
這一天的中華大地,以國之名悼念平民死難者,凝聚民族信念和力量,舉國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難同胞。
在北京,位于豐臺區(qū)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當日未開館前預約參觀人數(shù)已逾萬人。為方便群眾祭奠,抗戰(zhàn)館提前半小時開館,在大廳入口處布置了3個獻花臺,并為參觀者免費提供祭奠用的鮮花??箲?zhàn)館的官方網(wǎng)頁還啟用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專題。
在重慶,從大轟炸慘案遺址到普通社區(qū),再到中小學校,數(shù)千名市民、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國家公祭日活動。全善中學七年級五班的55名同學舉辦了主題班會,朗誦了自創(chuàng)的《我們不會忘記》;渝中區(qū)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區(qū),60多名社區(qū)居民在空地上點起了白蠟燭,360只白色蠟燭組成了“12·13”的字樣,為戰(zhàn)爭中失去生命的普通民眾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默哀致敬。
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廳內(nèi),來自駐沈陽某部官兵、市內(nèi)高校、中學及社會各界人士200多人,齊聚在此參加“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燭光紀念、祭奠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先烈及死難同胞”主題活動。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教授在祭奠儀式上說,“南京大屠殺與沈陽‘九一八事變’密切相關,‘九一八’之后日本實施侵占中國圖謀,在隨后的侵華戰(zhàn)爭中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痛定思痛,引人警醒:積貧積弱,落后必然挨打。舉國公祭死難同胞,知恥而后勇,必然會激發(fā)全民族愛國熱情,凝聚圓夢中華的力量?!?/p>
在上海,金山區(qū)金山衛(wèi)歷史文化公園舉行的國家公祭活動上,社會各界約400名代表向遇難同胞紀念雕塑敬獻花籃,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淞滬戰(zhàn)役“十月初三慘案”遇難同胞志哀?!霸趪夜廊罩販乜箲?zhàn)史,我們首先要向為保家衛(wèi)國而付出生命與鮮血的抗戰(zhàn)老兵們致敬?!敝袊堪矉D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蘇智良表示,四萬萬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不怕犧牲,由戰(zhàn)略退卻到戰(zhàn)略反攻,終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贏得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歷史證明,只要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對任何強敵都能戰(zhàn)而勝之。
中共中央黨校碩士研究生葛志強說,我們緬懷歷史,并不是狹隘地糾結于過去,而是以歷史真相伸張正義、教育后人。通過紀念來尊重歷史,給過去一個交代,讓積怨得以釋放,讓寬容得以延展,讓正義得以彰顯。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以國之名祭奠抗日戰(zhàn)爭中死難的同胞,能夠振奮民族精神,警醒國人永遠不要忘記國恥,繼承先烈遺志,團結一心建設中華家園,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8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設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首次以國家名義悼念大屠殺死難者。
在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81年前古城南京發(fā)生的那場慘絕人寰的慘案,仍是讓人不忍卒讀。和平來之不易,國恥勿忘,歷史必須銘記!南京大屠殺帶來的傷痛從未被時間抹去,人們對國家公祭日這個紀念日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tài)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是多么重要。國恥難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民族振興,才是對侵略者最好的回擊。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悲痛會隨時間久遠而湮沒,但歷史的啟示不會。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銘記歷史、喚醒記憶、開創(chuàng)未來的舉措。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tài),而避免出現(xiàn)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fā)展和時代進步。如果說南京大屠殺是近代悲劇的極致,那么當歷史翻開這一頁,我們最終看到黑暗的離去和光明的到來。筑夢中國,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我們當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把愛國奉獻的熱情轉化為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不竭動力。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國家精神、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的傳承。國行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溫了民族的苦難;國行公祭,不為宣揚復仇與怨恨,是為喚起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許下復興的心愿: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中國人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人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每一個人,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中國人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tǒng)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中國人民更加愛國。
“卅萬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來”。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恰如振聾發(fā)聵的警鐘,提醒人們: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人類道義需要不斷砥礪,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閱。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永遠銘記,銘記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淚;每一個中國青年要不斷前行、振興祖國的動力。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9
什么事都可以忘,但國家之恥不能忘。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日本占領南京之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以上。千千萬萬的中國兒女只能眼睜睜看著三十余萬的同胞死去。到處都充斥著侵華日寇得意的笑聲,地上,則尸橫遍野,灘灘鮮血染紅了長江。
70載歲月,帶不走我們對歷史的銘記!雖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光飛逝,但那些被無辜屠殺的軍民,他們的模樣永遠印刻在中國人民的心里!那段屈辱的歷史,將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里!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我們要秉著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百折不撓、奮斗到底的中華精神,肩負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的第五個公祭日,讓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10
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運變遷足證和平是何等珍貴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國家公祭鼎銘文向世人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講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后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今天,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隆重的公祭儀式悼念死難同胞。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
“別讓南京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這是美國《波士頓環(huán)球郵報》近日發(fā)表的有關南京大屠殺長篇文章的標題。南京大屠殺發(fā)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義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紀念死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10月通過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美國圣地亞哥市的圖書館舉辦活動,為民眾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加利福尼亞州街頭不久前落成的美國醫(yī)生羅伯特·威爾遜的紀念碑前擺滿鮮花——東京審判時,他是南京大屠殺的第一位證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學老師組成的研究會建議將“南京大屠殺”等詞語列入教科書……歷史,不可能被忘卻!
但人們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態(tài)度仍然頑固。在連鎖酒店大肆擺放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書籍,大規(guī)模篡改歷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國民追尋事實真相;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今年9月一致通過設立“慰安婦日”的議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長卻表示,要解除大阪市與舊金山市的姐妹城市關系……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還在不斷尋找各種借口對當年的軍國主義罪行百般抵賴,扭曲歷史,美化戰(zhàn)爭,顛倒黑白,并企圖通過修憲復活軍國主義。那些人以丑態(tài)百出的表演,妄圖辱沒真相和良知。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頑固,越會引起愛好和平的人們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內(nèi)瓦裁軍會議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講的資格;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218項建議,狠批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tài)度,要求日本“正視歷史,應努力向后代講述真實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早已是所有正義力量的集體記憶,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夢中囈語。國家公祭日之長鳴警鐘振聾發(fā)聵,那些裝睡夢游的罪惡靈魂無處遁形。
80年,滄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紐約時報》在一則報道中寫道:“大規(guī)模搶劫、侵犯婦女、殺害平民……日軍將南京變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南京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一個典型,如今成為國際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們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悠久歷史。
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運變遷足證和平是何等珍貴。中國早已成為具有保衛(wèi)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矢志捍衛(wèi)世界和平。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中國一以貫之的和平誓言,彰顯堅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11
12月13日,是第__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__周年。從1937年12月13日到__年12月13日,時間已經(jīng)走過了__年。截止20__年12月日,南京大屠殺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從1984年的1756人,改變?yōu)閮H剩78人。在這個沉痛的日子里,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銘記無數(shù)為新中國拼搏而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砥礪前行。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犧牲精神”。每每聽到30萬,心都不由自主地顫抖一下,不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永遠體會不到那種無言地傷痛,即便是時間已經(jīng)過去__年,只要一踏進紀念館,鉆心刻骨的痛感就會襲來。讓人不由自主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便有無數(shù)革命先輩化悲痛為力量,為保家衛(wèi)國奮勇而上,不怕犧牲。即便是現(xiàn)在,也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不怕犧牲的黨員干部,有蘆山“4·20”抗震救災行動中犧牲的楊波、有不放心村民冒雨回村遇難的“扶貧之花”黃文秀、有抗臺救險遇難的李夏、有倒在扶貧路上的黨員干部、有倒在抗震救災、消防救援一線的黨員干部……他們不是飲彈倒地的解放者,卻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漢。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時刻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來的,面臨民族危亡時要勇于發(fā)揚“犧牲精神”。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斗爭精神”。無數(shù)革命先烈想到“萬人坑”中的累累白骨、聽到30多萬同胞的生命“曇花一現(xiàn)”,紛紛站出來,化悲痛為力量,拿出勇氣與敵人斗爭到底。現(xiàn)在,我們處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刻,在這個階段,不僅伴隨著新的“危險”,而且也伴隨著新的“機遇”,廣大黨員干部在面對“新危險”時,要勇于發(fā)揚“斗爭精神”。雖然身處和平年代,但是廣大黨員干部不能“隨遇而安”,有一絲一毫的“精神懈怠”,更不能幻想一切都“風平浪靜”。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化悲痛為力量,在面對嚴峻形勢時敢于出擊,面對危機時敢于斗爭。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拼搏精神”。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瘋狂破壞,革命先輩敢于拼搏;面對新中國出現(xiàn)的“黑惡勢力”,黨員干部們敢于與之拼搏……正是因為他們勇于發(fā)揚“拼搏精神”,才換來了今日之幸福。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會遇到各個方面的困難,而這就需要黨員干部與之拼搏到底。廣大黨員干部要拿出“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拼勁兒,做個敢于拼搏的“勤奮者”、踐行初心和使命的“追夢人”。
國家公祭日,旨在讓所有人牢記歷史悲痛,明白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更是旨在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要不忘過去,化歷史悲痛為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勇于發(fā)揚“中國精神”。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12
從1937年12月13日到2019年12月13日,時間已經(jīng)走過了82年。截止2019年12月日,南京大屠殺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從1984年的1756人,改變?yōu)閮H剩78人。在這個沉痛的日子里,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銘記無數(shù)為新中國拼搏而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砥礪前行。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犧牲精神”。每每聽到30萬,心都不由自主地顫抖一下,不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永遠體會不到那種無言地傷痛,即便是時間已經(jīng)過去82年,只要一踏進紀念館,鉆心刻骨的痛感就會襲來。讓人不由自主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便有無數(shù)革命先輩化悲痛為力量,為保家衛(wèi)國奮勇而上,不怕犧牲。即便是現(xiàn)在,也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不怕犧牲的黨員干部,有蘆山“4·20”抗震救災行動中犧牲的楊波、有不放心村民冒雨回村遇難的“扶貧之花”黃文秀、有抗臺救險遇難的李夏、有倒在扶貧路上的黨員干部、有倒在抗震救災、消防救援一線的黨員干部……他們不是飲彈倒地的解放者,卻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漢。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時刻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來的,面臨民族危亡時要勇于發(fā)揚“犧牲精神”。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斗爭精神”。無數(shù)革命先烈想到“萬人坑”中的累累白骨、聽到30多萬同胞的生命“曇花一現(xiàn)”,紛紛站出來,化悲痛為力量,拿出勇氣與敵人斗爭到底?,F(xiàn)在,我們處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刻,在這個階段,不僅伴隨著新的“危險”,而且也伴隨著新的“機遇”,廣大黨員干部在面對“新危險”時,要勇于發(fā)揚“斗爭精神”。雖然身處和平年代,但是廣大黨員干部不能“隨遇而安”,有一絲一毫的“精神懈怠”,更不能幻想一切都“風平浪靜”。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化悲痛為力量,在面對嚴峻形勢時敢于出擊,面對危機時敢于斗爭。
黨員干部要銘記歷史悲痛,發(fā)揚“拼搏精神”。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瘋狂破壞,革命先輩敢于拼搏;面對新中國出現(xiàn)的“黑惡勢力”,黨員干部們敢于與之拼搏……正是因為他們勇于發(fā)揚“拼搏精神”,才換來了今日之幸福。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會遇到各個方面的困難,而這就需要黨員干部與之拼搏到底。廣大黨員干部要拿出“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拼勁兒,做個敢于拼搏的“勤奮者”、踐行初心和使命的“追夢人”。
國家公祭日,旨在讓所有人牢記歷史悲痛,明白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更是旨在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要不忘過去,化歷史悲痛為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勇于發(fā)揚“中國精神”。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13
歲寒之時,國家公祭之日,以國之名,追憶逝者,緬懷英靈。古城南京,穿越歷史的滄桑,于千回百轉中,體味一場亙古未有的儀式。歷史追溯到__年前,如果沒有日本侵略者發(fā)動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和充滿邪惡的入侵,每年的12月13日,也許只是日歷中的普通一天。然而,歷史無法假設,當__年前的那一天,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瘋狂屠殺我同胞、踐踏我山河時,這個血色的日子就永遠深深地印在了南京人民、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成為最為沉重、最為刺痛、最為難忘的歷史記憶。
這不是一次國家情愫的發(fā)酵,更不是一次歷史宿怨的低吟,而是以立法之厚重,以祀與戎之端莊,言說國之大事。歷史與現(xiàn)實于此交匯,中國和世界共此悲慟?!袄斡洑v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__在公祭儀式上深沉而堅定的講話,回蕩在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上空。這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國家對死難同胞的隆重祭奠,是一個走向復興的民族面對昔日傷痛的深刻思考,是強大的正義力量對軍國主義分子的嚴正警告,更是負責任大國倡導、捍衛(wèi)世界和平的有力宣示。如果說紀念,是因為那不能忘卻的回憶,那么公祭,則是源于那不能抹平的傷痛。從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日軍闖入南京城,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guī)模屠殺。暴行之殘忍,浩劫之悲痛,正如后來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法官要求美籍歷史學教授貝德士估算大屠殺的人數(shù)時,他惶恐地說道:“南京大屠殺涉及的范圍如此之廣,沒有人能夠對它進行完整的描述?!?/p>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國祭之禮緬懷南京大屠殺及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是為了守護一段不能忘卻的記憶,捍衛(wèi)一個不容否認的真相?!柏θf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同胞何辜,國難正殷。”正如公祭鼎上鐫刻的銘文,“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睌S地有聲的話語,既是對妄圖抹殺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右翼分子的當頭棒喝,亦向世界昭告了中國捍衛(wèi)歷史真相的堅定決心。
守護真相是一種責任,捍衛(wèi)和平是一種使命?!皻v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痹诠饷髋c黑暗的此消彼長中,歷史無數(shù)次昭示著一個真理:國弱則民辱,國強則民立。國家之沉淪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南京大屠殺中30萬同胞付出了血的代價;民族之覺醒又能激發(fā)怎樣的力量,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取得的偉大勝利是最好的答案。
歷史反復證明,一切的正義聲音都需要不停地表達。
國家公祭就是最有力量的表達。當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時,全世界都在傾聽這一洪亮的表達——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南京大屠殺,不是一個城池的滅頂之災,而是一個民族的浩劫,它是中華民族歷史幽深處無法忘卻的傷痛,沒有可以被忽略的歷史現(xiàn)場,沒有可以被揮灑的另類說辭。于此而言,把家殤、城殤變?yōu)閲鴼?,是對深重災難的深刻牢記,是對民族尊嚴的堅決捍衛(wèi),是對人類和平的立場表達。這樣的國家敘事姿態(tài),既是對歷史的傳承與判斷,也是對現(xiàn)實的表達與堅定。
當然,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以民族的歷史痛點,傳達對民族記憶的喚醒,表達對國際秩序的姿態(tài)。一如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公祭則是為了在歷史痛感中砥礪前行。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一個因忘記歷史而靈魂生病的人,是難以在歷史的線性演進中,探幽出成長之路,對一個國家,亦是如此。背負著歷史記憶中的痛感,并不是要刺激和培養(yǎng)仇恨,而是要在歷史的敬畏中,朝著一個向好的目標,堅定前行。
歷史的痛感是具象而真切的,只因為所背負者都是具體而真實的個體,于此而言,于歷史痛感中砥礪前行的主體,正是一個國家的每個公民。而這其實也正是國家公祭日所要流瀉出的情緒表達,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表明抽象的國家已經(jīng)擬人化,國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與普通人情相融。這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可以超越個體、家庭和小圈子,也可以超越血緣、社交圈與鄉(xiāng)土的情感。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共同在悲痛,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
沒有誰可以置身于歷史之外,也沒有誰可以超脫于歷史之上,更沒有誰可以被剔除在“我們”中。這個人可以是為那面民間哭墻不斷增加名字的歷史挖掘者,也可以是拭去紀念碑塵埃的清掃者;這個人可以是為將國家公祭日拉入國家視野的奔走呼號者,也可以是在國家公祭日靜思默哀的過路人;這個人可以是為維護慰安婦人權的法律工作者,也可以是紀念館內(nèi)講述歷史的志愿者。每一個在歷史痛感中,不斷凝結和感召民族精神,不斷修煉和沉淀公民氣質(zhì),在推動國家進步、實現(xiàn)民族繁榮的積極貢獻者,都是值得贊賞的歷史親歷者和洞穿者。
立場堅定的國家,必然尊重歷史而又充滿自信。大步行走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寬廣大道上的中國,始終保持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傳統(tǒng)的守護。慎終追遠,祭奠亡者,這是中華民族最為源遠流長的樸素的情感釋放。在今天,以國家的名義、民族的情懷,設立一個專門的紀念日莊重悼念被侵略者殘忍殺害的死難同胞,無疑是國家用最為嚴肅的儀式、最為濃烈的情感來表達對死難者的緬懷!
懂得緬懷的民族必然善于傾聽歷史深處的回音,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更是深刻喚醒和傾聽歷史的實際行動。以國家公祭的方式走進歷史、深入歷史、回望歷史,旨在激發(fā)全體人民用心靈體悟歷史的溫度,用耳朵傾聽真相的吶喊,用眼睛洞察正義的方向,用腳步丈量和平的未來……國家公祭,我們該有更大的作為。__強調(diào)“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wěn)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zhàn)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p>
永矢弗諼,祈愿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讓歷史的記憶化作奮進的力量,融入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譜系?,F(xiàn)在,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讓我們牢記曾經(jīng)的苦難,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貢獻更大的力量。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14
今天,是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人們對戰(zhàn)爭災難的痛恨,對和平生活的珍惜。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南京人不應忘卻的歷史,更是我們國人應該謹記的歷史。
時間不能撫平所有的悲傷,記憶依舊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莊重的儀式,祭奠逝者,撫慰生者,來凝聚勇氣直面歷史,把悲傷化作前行的動力。以國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悼念死難同胞,恰好契合了民眾的意愿。在這一天,我們感念逝者,還生命以尊嚴。唯其不可忘卻,他們才能在民族記憶和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
為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責任。我們每個黨員都要在工作中發(fā)揮出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發(fā)揚共產(chǎn)黨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fā)憤工作的強大動力,成為民族復興的有力建設者。每一個中國人都要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發(fā)奮圖強,開拓創(chuàng)新,做好本職工作,建設好自己的家園,讓中國永遠立足于世界之林。
觀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精選篇15
1937年的今天,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在全城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屠殺,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赝麣v史,不是為了銘記仇恨,是為了更好前行。82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軍攻占南京,40多天的血腥屠殺,30多萬同胞慘遭殺害……又一年公祭日來臨,我們?nèi)サ胶⒆觽冎虚g。這些可愛的、生于和平中國的孩子們告訴我們的,也想轉達給每一個人:和平,即是當下一切美好。南京,我喜歡你和平的樣子;世界,我喜歡你和平的樣子
現(xiàn)在是12日13日,今天的“南京”城將有30萬人回家。我想,今天的南京是痛苦的。
曾經(jīng)我來到過南京,當時我就愛上了這座城市,她的美麗、她的溫厚、她的低調(diào)、她的博仁,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說起來可能矛盾,這座城市給我的感覺,就好像一位歷經(jīng)滄桑風雨的青年人。有著歷經(jīng)風雨后的低調(diào)與內(nèi)斂,也有著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見過炙熱的夏天、多彩的秋天,或會愛上這座城市的美麗,也是到今天,我才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她的悲痛。各大高校官博、江蘇各媒體官博變暗的頭像,公祭日前夕的各種銘記歷史的活動,在十點一分拉響的警報聲等等,無聲又有聲地傾訴著她的悲痛。所幸,戰(zhàn)爭已去。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整裝繼續(xù)前行,這才會是歷史給我們最好的贈予。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wèi)者,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維護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愿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
19371213,我們不能忘,不敢忘!今天,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愿逝者安息,和平永存!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以上就是好作文給大家分享的13篇國家公祭日儀式觀后感及心得,希望能夠讓您對于公祭日儀式觀后感的寫作更加的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