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思考作文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網絡急速發(fā)展的時代?!叭斯ぶ悄堋币讶豢梢粤腥肽甓雀哳l詞匯的行列中。每當這樣的字眼出現(xiàn)在報紙的頭版,似乎總能引起極大的關注與轟動,不僅是因為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這科技最新的風采,更是因為它驚人的自主深度學習能力下是一種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由此成為一個熱門議題。在我看來,我更偏向于前者。
思考是一種體驗的證明,有哲人說過:“我思,故我在”。而讀書正是思考的一種有效途徑。王國維有“治學三境界”一曰望文生義;二曰深入理解;三曰舉一反三。而后兩重往往是建立在思考的基層上。對書的思考抓住你腦中一閃而過的--的最好辦法。當你反復咀嚼-口意味,思緒也愈發(fā)清晰,而此時的思考將會成為長久的記憶。不僅讀書,我想任何事情都應以思考作結束。方能凸顯體驗的意義與成效。
思考是一次感情的進發(fā)。一件新聞事件的發(fā)生往往伴隨諸多的聲音。如果其中也有你的,便能理解。在思考中,我們建立屬于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體會由內心深處發(fā)出的贊嘆,同情,憤慨等情感。也許并不全面也微不足道,但這些獨一無二的感情是我們的思考更溫暖、更具人情味。
思考是一個想象的源泉,當疑問豁然開朗時,我們或許會進入思考的更高境界。會在開放式的結局后用思考填補作者留下的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描繪出自己眼中的故事,這便是想象的樂趣所在。所以文章最后的那一處留白總是精妙所在。
人與動物,現(xiàn)在或許還要加上人工智能了,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其思考。充滿感情,帶有道德判斷的思考。正如庫克所說:“人工智能學不會人類的思考,但人類能像人工智能一樣。人類的思考是多么寶貴的工具,多么有力的武器啊!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們主動放棄這一獨有的能力。幼時,我們思考是為建立起價值觀,而長大成人之后,我們留給思考的時間卻是越來越少,當然可以說是不斷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和更重的壓力,如同一個個包袱壓到我們的肩膀是。最終不堪重負。只得丟棄手中原有的東西。其中就有那最沉重的一個——思考。我不認為這就是全部的原因,更多的其實是主觀上的放棄。
或許是我們養(yǎng)成的慣性思維,使思考變得麻木,或許是曾經自己思考的結果得不到認同和鼓勵,使思考變得困難重重;又或許是更愿讓大腦得到一份休憩,使思考變得遙遠……不論何種原因,這都是件多么讓人惋惜的事啊。
思考的力量是強大的,是可以成為前進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那一抹光亮足可以驅散心中的困惑,疑慮;那一抹光亮足可以引領我們走向更加廣闊的彼岸;那一抹光亮足可以成為不可或缺的生命之光。所以從今天開始,重拾思考吧,讓那一道光照進來。
游記思考作文篇2
于丹這么說過:“將雞蛋、胡蘿卜和茶葉分別放在三鍋水中煮,結果卻是截然不同。雞蛋已經變得硬邦邦的,而胡蘿卜則是軟塌塌的,唯有茶葉融入了這鍋茶,它帶給了這鍋茶香醇,濃厚。
——題記
天空是灰蒙蒙的,似乎預示著將有大事發(fā)生。那天,那座城的人為他一個人哭了,原來他還是走了,終究,那座城的人的祈禱還是沒挽留住他……
他只是一名大巴車司機,就像你我身邊千萬普通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他將他這一生留在了大巴車上,那45秒記錄著他這普通的一生。如果沒有這場意外,他在平凡崗位上的記錄會不斷刷新。他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到而過,轉身就消失在人海中,再也找不見。他也曾有一個溫暖的家,一個他愛的女兒和一個疼他的妻,在最后的3天里,他的妻,一直陪伴在他身邊。他走了,他放下了他愛的女兒,放下了疼他的妻,走了。他走了,走進了人們心里,感動了一座城。一座城送別一個人,天是灰的;一個人感動一座城,心是亮的……
他用那45秒,給這個無盡的黑夜增添了一絲曙光,讓我們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的升起……或許,他做的這些,并不足以讓這個世界“天晴”,也不足以讓這個世界完全褪去冷漠。但我們彼此都可以努力,努力讓這世界褪去冷漠。世界上還有好多和我們一樣的人,他們不想再這樣下去,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去無償幫助別人,給已失去希望的我們增添一絲光明……
或許我們現(xiàn)在還小,沒必要經歷吳斌這樣的生死考驗,但我們是否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可以在同學困難的時候“伸出”自己友誼之手;在父母需要我們幫忙時“伸出”我們自己的手……世界會因為我們的舉動而點亮,就讓我們伸出自己的雙手吧……
雞蛋早已被開水煮的硬邦邦的,生活中有些只固守的內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她們最后就變得里里外外鐵石心腸,他們有時候憤世嫉俗、以偏概全,覺得生活對不起他,但是他沒有融合的力量。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胡蘿卜呢,經過煎熬煮得軟塌塌的,成了一團胡蘿卜泥,這是被生活煮得沒了自己的人。這些人因為沒有生命的堅持,他們不能夠帶給社會自己的能量,所以他就失去了自我。這是被生活煮軟的人;可是茶葉呢,他在沸騰中,自己舒展了、豐美了、滋潤了,同時他把無色無味的水改變成了一鍋香茶,他是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他也把他的美、他的愛、他的能量,傳遞出去,改變了社會和別人……
游記思考作文篇3
天有不測風云——嘩,一道霹靂驚雷,引來滾滾烏云、陣陣黑風。
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面對著這場突如其來的風雨,我手頭卻沒有一把可遮風擋雨的保護傘。
看著窗外的雨,我不禁后回道:為什么不帶傘呢?
“為什么不帶傘呢?”在旁邊,一位父親正念叨著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不來接你,你豈不是要淋雨跑回家呢?”
那孩子回答道:“上學時沒下雨,所以就沒帶傘,誰知道天會下雨?”
剎那間,宛如洪鐘轟鳴,我的腦海里一片空,唯有一穿醒目的大字——誰知道天會下雨?!?/p>
誰知道天會下雨?我不知道!那為什么不帶傘?一時間,我陷入了這場風雨給我的思考。
人生如下雨——人算不如天算!生活中的困難就如同天下雨,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匯聚成滾滾烏云,在我們疏于防范時如暴風雨般襲卷而來,嚇(下)我們個不知所措。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雨卻沒有絲毫停止的繼續(xù)下著,那些躲雨的人,一定也在后悔道:為什么不帶傘呢?
為什么非要等到風雨來臨時才想起傘、后悔沒帶傘呢?我繼續(xù)思考著。
未雨綢繆!在更多時候,帶傘不是為了擋雨而是為了防雨。即使是晴天,也考慮到下雨時的防備措施;當風雨來臨,就可撐起傘擋雨,再也不必在躲雨中后悔。反之,不未雨綢繆,就必將在突如其來的風雨中坐以待斃;就像今天躲雨的我——無助、狼狽、后悔。
未雨綢繆!面對困難亦是如此。雖然我算不出困難在哪里、在什么地方降臨,但我知道困難一定會降臨,光這一點就足夠了。只要我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時時刻刻帶上一把“保護傘”,我必定可面對一切突如其來的風雨,因為我時刻準備著、準備著面對突發(fā)災難。
在看窗外,雨已在不知不覺中停息,玻璃上殘余的雨露,晶瑩透亮,折射著太陽的光芒,正如這場平凡的雨,給了我不一樣的思考——現(xiàn)在天氣轉晴,可明天會是怎樣,我不知道;但不管怎樣,我一定會帶傘,為了不后悔,我要未雨綢繆。
游記思考作文篇4
思考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你接近成功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很多偉人都是在思考的幫助下成功的。如:牛頓被蘋果砸了之后,認真思考發(fā)現(xiàn)了地心引力;謝皮羅教授在洗澡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的,后來他努力思考,發(fā)現(xiàn)這原來是跟地球自轉有關的……
記得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讓大家算,沒過一會兒就有人開始抱怨老師出的題太難了,便停下筆出去玩了。我左思右想,發(fā)現(xiàn)了我可以換一個思路來做,在我不斷計算、不斷改正下,終于把答案算出來了。后來我明白了,思考是一個通往成功的轉折,如果我不會思考、不善于思考,我可能就不會成功。我會一直思考下去。
思考也給我?guī)砹撕芏噘潛P。一次,我在樓下玩耍,一不小心就碰到了一個鐵塊,一股小小的電流打到了我的手,我便開始思考起來了,我想:為什么會有一股電流打到我的手上呢?接著,我用干燥的手又碰到了一下鐵塊,咦?怎么沒有電流呢?我又開始思考,突然我想到了:第一次我是用帶水的手指碰它的,因為水是導電體,所以我被電到了。我高興地跑回家去告訴媽媽我的發(fā)現(xiàn),媽媽說:“兒子你真棒!”我高興地笑了。
思考將永遠陪伴著我,我將會用思考來讓自己獲得成功。思考,我感謝你!
游記思考作文篇5
愛的教育這本書令我思考,在這紛繁的世界,愛究竟是什么?讓我們走進書中,和一個意大利小學生去尋找這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春天在我們的身邊,因為無影無蹤地被我們忽略。愛是春天的雨,滋潤著破土而出的小草;愛是夏天的雷,迎來了美麗動人的彩虹,在假期里,我捧著亞米契斯的著作。
我讀著那看似平凡、實則真實的故事,望著那細微而又善良的詞句?!稅鄣慕逃防餂]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他聽說的只是一件件驚天動地、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愛”。這本書把愛寫得淋漓盡致,不管是父母的愛,還是老師同學的愛,都讓我進入了一個愛的世界。
在一篇篇真誠的故事中,在每月例話中的少年筆耕這片文章這片文章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文中的敘利亞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的父親在鐵路上作雇員。敘利亞每天晚上悄悄地幫助父親抄寫,經常很晚睡覺。早上的敘利亞總是睡意朦朧,功課在走下坡路,他的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誤解并斥罵他。敘利亞聽了心如刀割,但他還是這樣做。有一天,敘利亞在謄寫時不小心碰翻了一本書,此時他的父親已知道了這件事,充滿了懊悔和慈愛。從此,一家人在愛的懷抱下同甘共苦。
讀了這片文章,我不禁熱淚盈眶。想想文中的敘利亞從小就體貼父母,勇于承擔責任。在想想自己,經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不禁對他肅然起敬。
愛是什么?愛是當你漂泊時需要??康母蹫?愛是什么?愛是你寒冷時需要的懷抱;愛是什么?愛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顆星;愛是什么?
游記思考作文篇6
在螞蟻的族群中有這樣一種分工:一類螞蟻勤勞地搬運食物,另一類螞蟻無所事事。但是當蟻族食物源斷絕時,勤勞的螞蟻一籌莫展,而常常是那些平時看上去無所事事的懶螞蟻挺身而出,帶領團隊找到新的食物源。這種有趣的“懶螞蟻效應”體現(xiàn)善于思考才能走向成功。
縱觀世界,動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懶螞蟻”,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同樣需要這樣的“懶螞蟻”。有人曾經戲謔地說:“世界是懶人創(chuàng)造的?!毙┰捳犑怯行┢ぃ绻麚Q個角度思考,又覺得包含著耐人尋味的哲理。是的,縱觀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每一步,“懶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們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會想方設法制造先進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機器生產代替了體力勞動;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寫;電話、電報代替了千里投遞;汽車、火車、飛機的高速行駛代替了雙足步行……“懶”促使人們不滿足于已有的生產生活狀況,“懶”激發(fā)了人們改變社會的熱情,“懶”逼迫著人們千方百計提高生產效率,讓人類逐漸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
回顧歷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只為國富兵強。儒、墨、道、法爭奇斗艷,孔、孟、老、莊各展雄姿。在國家動蕩,地方割據(jù)不斷的時勢下,商鞅并沒有“懶”于思考變革之法,沒有“懶”于固守舊的封建體制,他勤于思考變革之法,思考富國強兵之道,是他協(xié)助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祖國統(tǒng)一的盛世。在列強瓜分中國虎視眈眈之際,孫中山沒有坐以待斃,沒有懶于尋找救國存亡路,他游列西方學習知識,開拓視野,他勤于思考,提出“三民主義”思想。思考實現(xiàn)了我國的民族復興,思考為我們如今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
反觀自我,學習生活艱辛苦多,思考不已。面對既定的參考答案,我們是否懶于思考,放棄了讓大腦靈活運用的機會?面對人云亦云的大趨勢,我們是否懶于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讓思考的火花淹沒于人海之中?那么請思考吧。如果技能知識是航海的船,那么思考便是船上的帆,如果想要到達成功的彼岸,就少不了那一份勤于思考的精神信念。
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懶螞蟻”,別讓生活停留在機械的反復之中往復,讓生活變得更有新意,更多姿多彩。
游記思考作文篇7
先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在2005年美國召開的機器翻譯大賽中,Google公司沒有編譯一句語法格式的代碼,卻拿了冠軍。別人在準備語法素材時,他們在做的是連接服務器。這不是翻譯比賽嗎?怎么被他們玩成了網絡運輸比賽,且聽我來陳述。
計算機的“思考”,由數(shù)據(jù)積累,數(shù)據(jù)分析和數(shù)據(jù)運輸組成。當今,借助大數(shù)據(jù)與云計算,運算已經變成了提取。人們發(fā)現(xiàn)了量變終究可以改變?yōu)橘|變。因此結合上文事例,Google所做的,是連接了因特網,讓機器去提取文章,這個數(shù)據(jù)總量可謂無窮無盡。在提取完一定量之后,進行分析,哪些句子結構一致等等。在機器的分析學習中,數(shù)據(jù)庫形成模板。下次再有句子需要翻譯時,直接帶入模板中,一切便迅速完成。當年,Google的翻譯成功率在50%,而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翻譯軟件遠比這個成功率高,這又是為什么?其實,很簡單,機器經過十多年數(shù)據(jù)的采集,量大了,自然就更準了。
那么,人工智能作為最新的一個機器運算的案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所做的就是學習人類的動作、語言、思路,加以收集與分析,形成數(shù)據(jù)庫,在需要時加以提取。說白了,它就是在學人類。只是它有點笨,不太聰明,但是這并不影響它學習,因為它量大,總會學會的,只是時間問題。
以上所說,都是在講計算機的“思考”,我們反觀自己,我們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們從生理角度說,我們大腦中的腦電波刺激著大腦中的區(qū)域,它們也在進行信息的傳輸。從心理角度講,我們與機器最大的不同,我認為在兩點上:情感與靈魂。先說情感,歷史上的四面楚歌,古人們在秋天看到南飛的雁群而悲,辛棄疾的一份報國殺敵的滿腔熱血……人為什么會有喜怒哀樂,正是因為情感。情感帶給我們的不是說做什么事,而是說怎么做事。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心情愉悅時學習,他所表現(xiàn)的是我要學。當一個人心情不好時,則表現(xiàn)出沖動、煩躁、憂慮,此時的學習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這些表明受心情的影響,人們做同一件事,結果可能會截然不同。
說完情感,我們再談靈魂。這也是我想重點講的。
一個人活在世上,是什么讓他有了思維,是什么給了他那種無意識,是靈魂。一個人的靈魂決定了他的三觀,更決定了他的有意識。在叔本華所寫的《作為意志與表象世界》,第一章便提及,跳出童年的無意識,我們需要覺醒。這覺醒的是什么?是靈魂!你的靈魂決定了你是什么樣子的人。每個人在血體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在于靈魂。而我們發(fā)現(xiàn)靈魂是不能脫離肉體而存在的。兩者不可分割。靈魂中,你的思考方式是根據(jù)你所喜好的方式去進行的。我們知道,為什么學習中往往會在有新方法的情況下,我們卻選擇了墨守成規(guī),還用老方法去解決。正是因為我們喜歡這種方法,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至少不會出錯。那么,我們認同的這些方式方法寄托在哪里?在靈魂里。靈魂承載了思維。這里,我想講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有一次在書城購書時,我偶然碰到一位老教授在講關于靈魂的知識。我很好奇的問他,怎么去理解靈魂?他用手指了我的手臂,問我:“這是什么?”我答道:“手臂?!彼f:“是你的手臂告訴你這是什么嗎?錯,是你的靈魂在回答。靈魂給了你無意識的思考?!彼哉f,若把我們的行為劃分為無意識和有意識,靈魂造就了無意識,同時靈魂加情感也造就了有意識。我們該如何思考,這些便是理解的基礎。
回到那庫克的話中,同情心作為無意識中的情感便不難理解,那么價值觀,便是打在理解的基礎上的一顆不可缺少的樹。我的理解為人生的意義在于尋找人生的價值,即價值觀,而人生的價值在于發(fā)現(xiàn)人生的意義。兩者似左右腳,共同邁出,且互不干擾。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們在完成某一價值觀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了新一步的思維,這新的思維給我們以啟迪,使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價值認同。正如走路,左腳邁出,邁右腳??梢哉f若一個人失去了價值觀,就如失去雙腳,寸步難行,唯一能做的,只有去替別人思考,沒有自主意識。如同機器,工作、完成,工作、完成。價值觀失去的人生,不,那根本不能稱作一個真正的人。
所以說,我們懂得機器人與人是可學習不可復制的,人工智能終會超越人,但一個人若是機器的思維,那么失去了情感、靈魂、價值,這個人就沒有任何意義所在,他在世上只不是一臺機器罷了。
游記思考作文篇8
周末我去摘茶葉,因為是春天,雨露充足,氣候變暖,茶樹上冒出了許多的新葉子。
有的小似針尖,有的舒展寬大,但無一不鮮嫩不翠綠,采茶工人們靈巧的手在茶樹上翻飛,慢慢的一竹筐就被新茶葉填滿了。咦?為什么老茶葉無人問津呢?
晚上在家里的茶桌上,我問起了爸爸。
爸爸說只有新茶葉烘培出的茶才有一股清香,茶水才會變成綠湯。
這真奇怪,我原本以為新茶葉和老茶葉只有顏色,形狀的不同,原來它們的價值和味道也是天差地別的。
"那是不是老茶葉就一點用處都沒有呢?"
"不是的,對于茶樹來說,他們都是茶樹的一部分,如果不留下一點新葉子變成老葉子那么茶樹就死亡了。"
“所以,每一片葉子都會變老,每一片葉子都有價值,對嗎?”
“對啊,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樣,每個階段的生命都是與眾不同的,而且還是不能重復的,一個人不能擁有兩個生命的時段!”
“那援助武漢的醫(yī)生護士為什么不怕死?他們的生命和病人一樣也只有一次呀?!?/p>
"因為生命除了活著,還有一種責任。"
“就像老茶葉努力成長,是為了讓茶樹更健康長出更多新茶葉那樣嗎?”
爸爸笑而不語。望著裊裊升起的茶杯水汽,新葉子們仿佛在說:每個葉子都有價值,我們很開心。
我也很開心,我似乎懂得了一點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