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蔡祖作文三年級
今年的清明節(jié),學校組織我們四年級去天宮莊園春游。雖然春游對我這樣一個四年級孩子來說已經沒什么新鮮的,但當?shù)弥攸c時,我仍像一年級一樣歡呼起來。
我知道那是個好地方!
懷著滿心的期待,我們陸續(xù)上了車,前往第一個地點——服裝博物館。下了車,兩旁傲然挺立的橡樹搖擺葉子,將我們引進博物館。
剛進去,我們便被濃濃的文化氣息包圍了。古老的壁畫、明麗的服飾、典雅的擺設……使我們了解了中國服裝的變化歷史,也使我們感到祖國的日益強大。
出了服博,就要去我最喜歡的叢林攀巖了!我們來到天宮莊園正門口,步行去攀巖。一路上綠草茵茵,隱約聽見幾聲鳥叫從林中傳出。
到了!到了!我們組隨著老歐前往叢林。我閉上眼,嗅著泥土潮濕的氣味與花草的芬芳,登了第一個“山”。說是山,其實是用網(wǎng)狀和木板組成的攀爬項目。我爬的是一個高2米的“滑梯”。上去的網(wǎng)是豎著的,有點困難。我爬了一半便不再爬了,正要放棄,低頭望見比我弱小的沈榛正手腳并用,努力向上。我覺得又有了勇氣,奮力向上攀爬。最后竟輕而易舉地爬了過去。
陽光從葉間的縫隙中射進叢林,午時特有的熱潮提醒我們該去吃飯了。我們隨便找了處草坪三三兩兩坐下,聊啊吃啊,也感到十分輕松。
吃完飯,大家拍拍身上的塵土,伸了伸胳膊,跟著導游往植物園去了。
植物園內的植物數(shù)不勝數(shù),而我卻無心觀賞,只想去瀑布那兒的巖洞涼快一下,順便練練膽子。好不容易走到瀑布前面,忽然感覺下起了雨。驚訝之余,仰頭看去,原來是在巖頂上在噴水呢。趕忙跑進“黑洞”避雨。一進去就聽見此起彼落的嚎叫聲,不禁偷笑:不知又是哪個男生作怪呢。
飽覽了世界植物,大家也都累了。上了車,拉開窗簾,讓暖洋洋的陽光充滿車廂,后面還傳來輕鼾聲。
春天用它無聲的語言展示著它的美麗,它穿過樹間,流過山谷,拂過田野……所到之處桃紅柳綠、蜂飛蝶舞,生機盎然、活力噴射。我愛春天,愛春天的美麗。
清明蔡祖作文三年級篇2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跟十月朔為三大鬼節(jié),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yōu)榉乐构淼那謹_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鼻迕骷仁枪砉?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時節(jié),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惫糯L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詩經。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罢哿泟e”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xiāng)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fā)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鼻宕惥S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比藗儾坏娏藯盍鴷饎e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逼鋵崳鴺淇梢杂卸喾矫娴南笳饕饬x,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幾日?有幾種說法。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jié),這樣正好是清明節(jié)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詩云:“初過寒食一百六”,認為清明節(jié)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與冬至本身所處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異。因為寒食跟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動又往往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跟清明也就沒有嚴格區(qū)分了。
清明前后流傳著很多傳統(tǒng)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游,打馬球,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這些活動隨著歲月的賡續(xù)交替,社會的嬗遞變化,有的習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遺留至今并賦予了新的內容。
清明蔡祖作文三年級篇3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jié)。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即使氣節(jié)又是節(jié)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jié)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潔明凈之時。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說“三月節(jié),……物質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钡让?,正式清明時節(jié)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雖然作為節(jié)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解氣早已經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經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先人的節(jié)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jié)是幾乎所有春季節(jié)日的綜合與升華,清明節(jié)也就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心土,折幾只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jié)的特殊氣氛。
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就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給我的奶奶上墳,我們買了一些水果、紙錢和鞭炮,我們在去的路上看見有的人手里拿著許多上墳的東西。三五成群的來到自己家的墓地,給自己的親人上墳,我們到了那里先燒香,再燒紙放鞭炮,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寄托我們的哀思,之后我們還要給死去的親人去掃墓,把掃墓掃的干干凈凈的好讓親人看到把她的墓掃的很干凈。她一定是會高興的,我們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看見路上還是人山人海的。
清明蔡祖作文三年級篇4
云遮艷陽雨綿綿,濕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著迷蒙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于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fā)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小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里的油菜小花襯著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小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于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小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小草,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小花。淡淡的紫色小花朵,黃色的小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小草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里的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說是可以做清明團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小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么柔軟,那么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獲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里布滿了雜草和一些網(wǎng)。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么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松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小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小花瓣,小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fā)著淡淡的幽香,后來知道說這種小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過后,我們就帶著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清明蔡祖作文三年級篇5
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的其中一個,又叫“寒食”節(jié),有掃墓和吃艾餃的習俗。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苯衲甑那迕鞴?jié)陰雨綿綿,似乎又多了一絲肅穆的氣氛。這天,我們全家?guī)е榔飞仙綊吣埂I侥_下,前來掃墓的車輛排成長龍,挨挨擠擠,行進速度緩慢,還有交警臨時指揮。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拿出祭品放在墓碑前方,虔誠地寄托對奶奶的哀思。突然,“嘭?啪!嘭?啪!”的鞭炮聲傳入耳畔。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有一些人不顧“文明掃墓,禁燃鞭炮”的倡議,在墓前擅自燃放鞭炮。盡管今天陰雨綿綿,但燃放香燭和鞭炮的火災隱患仍不容小覷。
我陷入了沉思中……
忽然,想起老師在課上說過的“網(wǎng)上掃墓”。對啊,老師曾提起過“網(wǎng)上掃墓”既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倡導綠色文明祭祀,同時也可以方便網(wǎng)友清明期間足不出戶祭掃先人,可謂“一舉三得”。
當天,我就和爸爸約定明年的清明節(jié)我們就在網(wǎng)上祭奠奶奶。今后,我們也會動員身邊的人響應這個綠色的號召,加入到網(wǎng)上掃墓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