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這一天,每一家的房梁上都掛著小猴子、艾蒿、桃樹枝。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吃粽子,每一家都喜氣洋洋的。
端午節(jié)這天我在睡覺,媽媽悄悄走到我的床前,把五彩線系在我的手上和腳上。早上,我剛起來就發(fā)想我的腳上有五彩線,五彩線五顏六色的像彩虹一樣。
早上我吃完飯就問媽媽一件事,我說:“端午節(jié)有什么故事么?”媽媽說:“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叫屈原,過端午節(jié)就是紀念他。”然后就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我聽了后說:“知道了,原來是這樣?。 ?/p>
中午,奶奶在洗粽葉,包粽子。我問奶奶:“奶奶,你在洗什么???”奶奶說:“我在包粽子啊?!蔽艺f:“我能和你一起包么?”奶奶說:“能啊?!蔽矣终f:“奶奶,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奶奶說:“要紀念屈原呀?!蔽艺f:“為什么?”奶奶說:“屈原是一個大詩人,那時候,秦國要攻打他們國家,他主張聯(lián)合抗秦,結(jié)果皇帝不允許,后來他們國家被打敗了,屈原很慚愧,于是他抱著石頭跳江了。”我說:“屈原真?zhèn)ゴ蟀?,我們應該紀念他?!?/p>
晚上,我和媽媽去街上玩,我看見有賣小猴子、桃樹枝等東西。端午節(jié),街上有各種各樣的.粽子,真好看。
我們回到家里,吃到了粽子,我喜歡粽子,全家人在一起歡歡樂樂的,我們都很開心。
我們都喜歡過端午節(jié),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2)
端午節(jié)在中國的民間節(jié)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jié)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diào),也很苦,不是過節(jié)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xiàn)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nèi),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jié)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jié)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jù)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jié)是快樂的,節(jié)日的氣氛也比現(xiàn)在濃。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3)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傳統(tǒng)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jié)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種調(diào)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嘗了一口,?。『贸缘臒o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zhèn)鱽砹艘魂囮嚒昂賳选?,“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里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guī)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并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fā)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宋绻?jié)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jié)那就好了!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4)
時間飛一般地流逝,往事如同過往云煙般,消散在記憶的深處。回望前年的端午節(jié),再看看現(xiàn)在,任誰都會發(fā)出出于肺腑的話:“時間,過得可真快??!”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jié)!
離端午節(jié)還有那么兩三天,祖母家早就忙開了!那天一早,祖母就去了菜市場,買齊了包粽子所要的東西。將這些東西一一洗凈,一一擺放在祖母家的門前。呦!和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著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一點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輕輕那么搖一下,你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nèi)干罷了!
嘔!又是一年的端午節(jié)!不知道明年的端午節(jié)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一天天長大的我,有一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jié)把。但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jié)!
身處去家中,正想著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一年一次的劃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現(xiàn)在早就已經(jīng)跑出去了把。然而,現(xiàn)在我正被這一堆堆的作業(yè)所牽絆著。無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欲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jīng)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一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著力,總希望自己的龍舟能賽過別人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節(jié)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年復一年,然而快樂是不是也要年復一年呢?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5)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五月節(jié)”。過端午節(jié)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據(jù)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jù)說,屈原為了表達他的愛國情而投入汩羅江。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劃著船趕來打撈他的尸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喂魚。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shù)娜~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進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賽龍舟是廣州端午節(jié)的例牌節(jié)目。
這一天,興高采烈的人們會趕到珠江兩岸觀看賽龍舟。我和媽媽、姥姥怕看不到賽龍舟,一大早起了床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珠江。我們本以為來得很早。等到了離我們家最近的二沙島珠江邊時,我們都驚呆了:珠江兩岸擠滿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學生、還有很多大人抱著孩子,幾乎到處都站著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只各式各樣的'龍舟整裝待發(fā)。
上午九點正,隨著一聲發(fā)令槍響,一只只五顏六色的龍舟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啰!”只見一只只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后。你看!一只掛著黃旗的龍舟遙遙領(lǐng)先,緊跟其后的掛著綠旗的龍舟也不甘落后,只見眾人齊心協(xié)力,用力劃動雙漿,不一會兒就趕上了黃旗的龍舟……“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云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斗志昂揚、奮力揮舟,沖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很多很多,我真想把所有節(jié)日的精彩寫給大家。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6)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聽姥姥說,吃粽子,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把粽子扔下水,是為了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澳琴慅堉勰兀俊蔽移炔患按膯??!澳钱斎灰彩菫榱蓑?qū)趕江中的龍、蝦、魚,以免傷害屈原的尸體。”姥姥回答說。
不一會兒,姨媽來了,手里還拎著一袋粽子。我接過粽子,剝開皮,只見里面的餡兒黑黑的顏色,姨媽告訴我,這是黑米做的,里面還有蜜棗呢!我趕緊把粽子遞到姥姥手中,并笑著說:“祝愿姥姥端午節(jié)快樂!”
姨媽說:“端午節(jié)可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世宇,你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嗎?”我慚愧的.說:“還真不知道呢?!币虌尳又f“‘端五節(jié)’又叫‘重五’、‘夏節(jié)’、‘女兒節(jié)’、‘玉蘭節(jié)’、‘天中節(jié)’、‘地蠟’、‘詩人節(jié)’等等”。姨媽還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我搶著說:“這個我知道,有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戴五絲線、香包等?!蔽乙贿呎f一邊又拿起一個粽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哇!”真好吃。我津津有味地一連吃了好幾個,沒想到我自己竟變成了一只大臉貓。
這個端午過得真快樂!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7)
今天是端午節(jié),是我國最傳統(tǒng)、最古老的節(jié)日。我們小區(qū)到處喜氣洋洋,一派節(jié)日的`氣氛。
端午節(jié)有許多習俗,比如:劃龍船、吃粽子、系五絲線等等。當然,我媽媽在太陽出來之前已經(jīng)把五絲線系在了我的手腕和腳脖上了。聽媽媽說,五絲繩也叫長命縷,是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長命百歲,多么美好的期望??!
晚上,媽媽買回來一包粽子。粽子用竹葉包裹著,仿佛一個個綠娃娃似的,老遠就聞到一股甘甜的清香沁入肺腑。剝開竹葉咬一口,糯米發(fā)紅,再咬一口,香甜潤滑,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一邊吃著粽子,我一邊想起了屈原這個歷史人物。當年屈原因被小人出賣,含冤投江自殺。當?shù)匕傩杖ャ枇_江打撈尸體也沒成功,就向汨羅江中扔了雞蛋和熟米。據(jù)說這樣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
媽媽還熬了草莓湯,紅紅的草莓襯著那濃濃的湯,真是一道美味呀!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過得很開心。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8)
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嗎?這可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所以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但是今天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更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zhàn)國時代,詩人屈原不但其愛國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守舊派的反對,而且糊涂的懷王也因聽信讒言疏遠屈原。痛心疾首的屈原在寫下《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后的公元前278年,終因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聞訊趕到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喂食魚魚蛟蝦蟹,使它們不再啃咬屈原的尸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jié)那天(農(nóng)歷5月5日,屈原的忌日),人們?nèi)砸诮永飫濤堉?,把粽子系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9)
今天是端午節(jié),可是早晨就開始下起了傾盆大雨。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待在家里,等爸爸做好吃的。
中午快到了,爸爸買回來了很多菜,我洗菜,爸爸炒菜。第一道菜,宮庭排骨炒好了,我嘗了一下香噴噴的,感覺很有嚼勁。第二道菜,剁椒魚頭蒸好了,我又嘗了一下,感覺有好濃的鮮嫩辣味。第三道菜,福壽全雞悶出來,我又嘗了一下,感覺雞肉很滑嫩又清香可口。第四道菜,紅燒牛肉爸爸是用爆炒法做的。我又嘗了一下,感覺牛肉很細膩滑潤。上菜了,我一手拿著根雞腿,另一手拿筷子,咬了一大口雞腿又吃了一下剁椒魚頭,啊,真好吃!我大口大口地吃,一根雞腿很快就被我吃完了。我滿嘴是油膩,這真是美味極了。晚上,我們還是吃中午剩下的這些菜,媽媽只是去熱了一下。
端午節(jié)真好!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讓我大吃特吃,嘗出了菜的奧妙,也嘗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快樂!但遺嘆的是天不作美,雨無情的一直下到晚上。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10)
一提起端午節(jié),人們就會想起吃粽子,劃龍舟??墒牵瑢W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節(jié)的風俗又是怎么來的嗎?
“端午”?!岸恕笔恰俺酢薄笆肌钡囊馑?,所以陰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到了唐代,因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為什么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為“端午”呢?民間流傳著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采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知道后,竟相劃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喂魚。從此,劃龍舟,包粽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jié),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jié)的到來。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11)
星期四是端午節(jié),我和哥哥、媽媽約好鄭子龍和他媽媽去華信游泳館游泳。
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大家一起出發(fā)去游泳館。到了那里,我們各自換好泳衣、泳帽。然后就開始游泳了,最開始鄭子龍不會游泳,我媽媽就給他租了個救生圈,讓他跟我們一起玩,他拿了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里下,他練習了幾次才敢往水里下了??墒撬€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媽媽給我們每人買了一桶泡面。我們吃飽喝足了,就又開始下水玩了,我們看別人都拿著一個球,我們也想租一個球,于是,我就讓我媽媽去租。球來了,我們就爭先恐后的搶了起來,哥哥先搶到球,然后傳給了我,我在那時候正在發(fā)呆,居然被鄭子龍搶走了球,他又使勁一扔,扔到了他媽媽那里,接著他媽媽便傳給了我。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成了一個菱形,互相傳球。
到了晚上,我們依依不舍的走出了游泳館,我們坐上了19路公交車,半路上公交車發(fā)動機還?;鹆?,收費員還讓幾個男生和我媽媽、鄭子龍媽媽下去推車,車開動了,媽媽們趕緊上車。到了四平賓館我們下車,我覺得肚子很疼,就讓媽媽牽著我走,吃了過橋米線后,我的肚子更疼了,就讓媽媽背著我走。
這次我們上游泳館,玩的都很開心。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12)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剛起床,大家就忙開了,只見有的洗菜,有的炒菜,桌上全是我最愛吃的`菜。
我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就見桌上擺了一大堆的菜,有螃蟹、大蝦、粽子等。我問媽媽:“能吃飯了嗎?”
媽媽回答道:“不能,還有好幾道菜沒炒。”我只好在一旁玩兒,終于,經(jīng)過半小時的煎熬,開飯了。
我一下夾起兩只大螃蟹,將他們“五馬分尸。”不一會兒我已經(jīng)干掉了七只大螃蟹,看看戰(zhàn)果,“一堆蟹殼山。”
下午,懷著激動的心情去了南湖公園。哇,真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因為今天是端午節(jié),所以人們都來南湖公園看風景。我和表弟先從正門進去,阿姨她們隨后來,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我們終于會合了。
接著我們?nèi)チ四虾珗@之水上游樂場,那里不僅人多,而且票價昂貴。僅我、表弟、妹妹和阿姨就用了290多元,進去后,但是我不想下水,只有表弟壯著膽子去了。我在岸上看著他眼饞,于是也躍躍欲試。我們興高采烈地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今天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jié)??!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1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泵慨斅牭竭@熟悉的童謠,我的腦海中便浮現(xiàn)出端午節(jié)的熱鬧,似乎已經(jīng)聞到了艾葉的清香。
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老人們要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我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jié),姥姥總會早早用五彩繽紛的絲線編成漂亮的手鏈,還串上小鈴鐺系在我的手腕上,編成網(wǎng)兜掛在我胸前,里面還裝著一只熟雞蛋。這一天,姥姥總是坐在家門口的小椅子上,面前的一只盆里浸著碧綠的粽葉,一只盆里裝著白胖的.糯米,還有讓我垂涎欲滴的蜜棗、紅豆,只見姥姥的手靈巧翻飛,不一會,一只小巧可愛的粽子就誕生了。端午節(jié)的早餐是最豐盛的,姥姥說“吃五黃,不生瘡?!蔽覅s撅著小嘴無可奈何的吞下本不喜歡吃的咸鴨蛋黃。
現(xiàn)在,我們住在城市里,過節(jié)了,媽媽帶我來到超市,只見冰柜里的粽子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有三角形的、六角形的,有水果味的、火腿餡的。但是,我總覺得吃不出記憶里的那份清香。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14)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端午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和清明節(jié)等,可我最喜歡過的是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的。當時因為我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縊,人們就紛紛坐船去打撈他的尸體,并且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尸體,還把粽子扔進河里,從此,賽龍舟和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
今年端午節(jié),我和媽媽一大早就去姥姥家包粽子了。小姨和媽媽他們包了許多口味的粽子:有豆沙的,有肉的,還有棗子的。包完粽子,姥爺就給我們煮了一鍋。吃完香噴噴的粽子,媽媽又帶我們?nèi)タ促慅堉郾荣悺N覀兊降臅r候,比賽剛剛開始,只聽“當”的一聲,數(shù)不清的'龍舟爭先恐后地向前劃去,壯觀極了。我和表弟興奮地一起大喊著“加油!加油!”
回家的途中,媽媽教我們一首明代邊貢寫的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古詩《午日觀競渡》:“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碑攱寢尳o我們解釋完這首詩的含義時,我覺得端午節(jié)更有意義了。
我愛端午節(jié),更愛我們偉大祖國的所有傳統(tǒng)文化,它們都是我們中國的無價瑰寶!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篇15)
又是一年端午時,何以為食寄相思。按照中原地區(qū)的習俗,到了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就包粽子、煮雞蛋、煮大蒜、炸糖糕、燃艾葉??傊柽@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頓。雖然沒有過年時的大魚大肉解饞,但是這些豐富的美食平日里也是不多見的。
民以食為天。過去的年代,只要是節(jié)日,大都與吃有關(guān)。即便是清明節(jié)、十月初一的鬼節(jié),我們也會為死去的人擺上一些供品。正因如此,有些文藝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在研究中國的發(fā)展史時,都會發(fā)現(xiàn)我們五千多年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飲食文化的'發(fā)展史。當吃的內(nèi)涵豐富時,當吃不再成為我們?yōu)橹畩^斗的唯一目標時,這個時代一定是繁榮的時代;當人民食不果腹、饑寒交迫的時候,要么是戰(zhàn)亂、要么是災荒。
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我們更應該好好地傳承與吃有關(guān)的文化。在每個民俗節(jié)日的背后,都蘊藏著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如果我們每到一個節(jié)日想到的只是吃什么,那么我們先人的在天之靈也不會原諒我們。為了給予我們更多的時間享受歷史文化、民俗節(jié)日帶給我們的快樂與思考,政府近幾年把一些特定的節(jié)日定為法定假日。